相识牡丹吊兰

浏览:0次 | 发布时间:2017-09-05 
    第一次看见牡丹吊兰,是在某工业区一个朝北窗外的花架上。那时大约初秋时光,它四面八方随意伸展着自己藤状的枝蔓,缺衣少食似的落魄,瘦,是它唯一传达给我的印象,叶灰头土脸的,找不到一丝光泽,且光秃稀落。令我驻足的,是那藤上盛开的指甲盖般大小,红红的两朵小圆花儿,花瓣居然呈线状,中间有黄色的蕊。那花,开在盆上众多烟头与未曾腐烂的茶叶之上,怡然,光鲜,倔强。
    问他人,这是什么植物?答三个字,不知道。
    一年后,在某同事的办公室又发现了它。时值初冬,大多植物停止生长,呈半休眠状。这时的它,被放在朝南窗边的暖气片上。依然瘦弱,唯独叶,略显光泽,显示它存在的精神面貌。问之,同事答,牡丹吊兰。
    于是,手机百度:牡丹吊兰。一切尽在搜索中。
    第三年春天,从同事处截藤,备盆,备土,扦插。自此,朝夕相处,一盆,两盆……可就是不开花,或者开极少的花,恐是室内缺风少光吧。于是,丢一盆奄奄一息的牡丹吊兰于工业区半阴半阳某墙角处,一则让它接接地气,二来彻底放养,让它自生自灭,然后追踪状况。
    想起时,给它泼点水,有时,几天不相望,有时,发现它的叶子枯的如标本挂在不合时宜的绿藤上,只是那藤,越发粗糙与粗壮,甚至有了饱受日晒后的高原红,顽强的生长在干涸开裂的碱性土质上。
    偶逢阴雨,间或露水,过了些许日子,藤上枯叶处竟又长出了新的叶,只是,那叶小小的,但厚实,精神饱满,仿佛变了一个品种,小叶牡丹吊兰似的。看着可人的变异,忽然金贵它起来,于是,隔三岔五给它施点自己发酵的花肥。
    忽一日,我去墙角处溜达,天哪,牡丹吊兰开花了!开花了!真是的,开花了也不说一声,真小气!我跟它开玩笑。爱不释手的,我把它的藤条整理整理,像给小公主梳辫子。三、四朵小红花,艳艳的,平平展展地开在藤条的枝头。哎呀呀,细看看,花的大部队还在后面呢,一个个菱角状的小花苞爬满藤条,微风拂过,叶颤颤巍巍,藤条轻摇,仿佛花在荡秋千,好自在啊。
    自此,细心照料,后来,干脆把它从工业区的墙角捧回家。这花,跟着我,从农村到城市。捧回家,自然从放养状态进入半圈养状态,辗转阳台花架与室内,并追肥调理。于是,置托盘,托盘下又置垫高物什,以方便垂下的藤条。每天十几朵花挂在藤上,此起彼伏,热热闹闹地开,粗壮的藤条附小小厚实的叶,红艳艳的小花儿挂在上面煞是突显与养眼。
    物以难得开花为贵呵。于是,用手机拍不完地拍,定格它们美好开花的全盛时代。于是,一组组赏心悦目的静物美图,进驻我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甚至进驻我的博客。细腻的线状花瓣,小巧厚实的叶,清晰曲折的藤状线条,直拍、侧拍、仰拍、俯拍,从各个角度欣赏画面,越看越像工笔画。
    常常思忖,为什么这么小的花,叫它牡丹吊兰?可能是因为它小到极致却不乏牡丹的艳与雍容吧。其实,它不属于兰科,但其枝蔓的柔韧与吊兰颇似,这牡丹吊兰的名,比原名心叶日中花令人易于记忆,更令喜欢绿植的人对它刮目相看三分。
    美妙的是,牡丹吊兰不开花时,藤亦可观。
    自然造物,环境更熏陶物。捧至家中的牡丹吊兰,如此激情燃烧的开花,是风、雨、露、阳光赐予它的结果。没有它们,它仍然会和养在室内圈养状态的吊兰一样,徒长叶子不开花的。我更知道,当生命经过一场劫难,当生命经过艰苦岁月的磨砺,复活之后,肯定是另一番光景!牡丹吊兰的复活,还有什么比开花更美的对自我存在状态的表达呢?!(倪代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