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漆柳冲

浏览:0次 | 发布时间:2018-06-20 
漆柳冲,一个在安徽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位于大别山区的霍山县诸佛庵镇,我参加工作最初的十年岁月就是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度过的。自九十年代中期随工厂搬迁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二十多年过去了,生命中的许多记忆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更替而丢失,唯独在山里工作生活的场景还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恰逢“五一”公司放了三天假,我与同事相约重返漆柳冲,看看曾经工作生活了十年的地方,以聊多年来的掂记。
近乡情怯,随着车轮的快速旋转,心早已不能自已,当年在老厂工作生活的场景就如同蒙太奇,不停地在我的脑海中闪现。
车子转过小源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子弟学校,我在此工作八年。这是人生最美好的八年,在这里我遇到了许多好师傅、好同事、好领导,言传身教之间,我心无旁骛,一心只想把书教好。备课、上课、批作业,谈心、家访、家长会,讲好每堂课、做好每件事、教好每个学生、过好每一天,曾经是我的心中的目标。为了把同学们心都拉到学习上来,我们几乎过上了半军事化的生活,早晨与同学们一起跑步、早读,晚上与同学们一道自习、作业。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团队意识,我与同事们一起冒着风险,带领全班同学骑自行车到佛子岭水库搞课外体验式教学。学校已经被当地政府改建成了小学,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等老房子被拆了重建,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影子。学校已经放假,只有一个家住当地的一个老师在值守,见到我们后,共同回想起过去岁月,也还颇为亲热。
从学校出来就到了灯光球场,这是一个给了我们许多快乐的地方。八十年代周边地区只有老厂自办的一个插转台,电视也只有一个安徽频道,还经常被雷击,文娱生活极其贫乏。对于年轻职工来说,到灯光球场看电影几乎成了当时唯一的娱乐活动。这里不仅是打球、看电影的地方,也是与其它单位人员接触交流,更是年轻人谈对象的重要场所。只要有电影,那是必看,寒风吹、蛀虫咬,那都是小事。现在的灯光球场,球架、银幕架已经拆了,球场上堆满了毛竹制品,往日的热闹与温暖已然不在。
当地政府对 “红楼”的外墙面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大楼里面的房间也进行了改造,印象中走廊顶部蜘蛛网般的电线已被清理,两个或三个房间合为一家,装上了防盗门,用于安置受灾的村民。我曾在这里住了五年,留下了太多的快乐。几个老人见到我们上楼,问清来意后,与我们热情攀谈起来,从交谈中得知,有的与厂里当地的老职工还有亲戚。
我们驱车继续向厂区行进,一车间、二车间、塑料厂、动力科、三车间、五车间、四车间快速而过,车间的许多房子已被地方政府利用起来,办起了竹胶板厂、木器加工厂等,靶场上已经长满了柴草和灌木,这个当年曾经扑灭过山火的地方,现在根本无法进去。
同行的小朋友还是个大学生,礼貌而腼腆。长辈都是厂里老职工,他本人生长在蚌埠,从没有进过山里。即使这样,军工的血脉依然没有隔断,可能是长辈们的军工故事讲得太多,军工情节还挺浓厚,就连他选择的专业都与军工有关。利用假期也跟着妈妈来到位于大别山区的老厂,想看看长辈们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的地方,想现场感知一下爷爷奶奶口中的当年工作的火热场面,想探访一下这个地方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长辈们魂牵梦绕。在一个位于深山峡谷竹园中,一棵枝繁叶茂的野茶树吸引了我们,他费尽力气,用一块尖尖的石头,把它挖了出来,并用一个大塑料袋把带土的根系包好。我问他有什么用,他说要带回蚌埠,让爷爷种在院子里,爷爷经常讲起山里的生活,也非常喜欢喝山里的黄芽,看到茶树也许能让爷爷重温过去的美好岁月……
我没有茶圣陆羽那种“喝遍天下茶”的雄心壮志和“饮遍天下水”的理想追求,刚分配到厂里时,经济条件差,只能喝得起小绿茶。即使这样,山里茶、山里水还是在我不很敏感的唇齿之间留下深刻难忘的记忆。几十年过去了,喝山里绿茶已经成为我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从靶场到石家河的道路正在拓宽,满天飞扬的尘土,颠簸不平的道路,依然没有动摇我的寻访地道好茶的决心。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走走停停,我们终于在上古源找到了一家名叫“云峰”的茶厂。老板听说我们是“江北厂”的,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计,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洗杯、放叶、冲水、敬茶,一气呵成,一缕清香顿时扑鼻而来,满身的疲倦顿时一扫而去。经过交谈得知,他还是我一个年轻同事的表亲,难怪好不亲热。为了不影响老板做生意,我们赶紧买了茶叶,与他挥手告别。
晚饭是在一个朋友家吃的,朋友的家人很热情,准备了丰盛的晚宴,一大桌如土公鸡、黑毛猪、野生鱼、香菇、木耳、臭豆腐等山里的土菜,至今依然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重返漆柳冲的行程匆忙而短暂,回到单位上班已经很多天了,我的梦中总是经常想起山里老厂生活的点点滴滴,有时嘴里还自觉不自觉哼起“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