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企业我的家

浏览:0次 | 发布时间:2018-12-03 
五十多年,方圆机电走到今天,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她的前身—安徽省江北机械厂,是当初建立在大别山区的三线军工企业之一,而今,历经四十年的改革征程,华丽转身的她,已成为安徽军工集团旗下一家优质军工企业。
1966年,为了支援国防建设,我的父亲从城市来到山区,成为一名军工人,是江北机械厂建厂招进的第一批职工。在那个年代,要在偏僻的山区建成一个初具现代化规模的工厂,谈何容易。据父亲说,他什么都做过---铺路、架桥、盖房子等,包括职工居住的房子—干打垒,都是他们自己动手盖成的。那是多么艰苦的峥嵘岁月啊!住的是依山建造的干打垒,吃的是食堂大锅饭,穿的是粗布工作服。那个年代,粮食供应是按家庭人口数定量的,家家户户有粮本,买米用粮票,吃肉凭肉票,买布凭布票,物资匮乏,更何况是在偏僻的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每每电视剧里展现出那个时代的情景,父亲看到总会感慨万千,毕竟,那里曾是他们挥洒过青春和汗水的地方,有着他生命中最深刻的记忆和最深厚的感情。
我出生在厂职工医院,上的是职工幼儿园,读的是职工子弟学校,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那时厂里任务多,父母经常白班连夜班,晚上没法安置我,只能带着我去车间干活。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我是睡在产品箱拼凑起来的“小床”上进入梦乡的。可是即便如此,儿时的我并没有感到那时的日子有多苦。
山区最大的特色就是山多,开门就见山,房前屋后都是山。道路都是修在两山之间的山坳里,蜿蜒曲折;房屋等建筑多是建在山脚下或是依傍山坡,一层一层地向山上延伸,有的房屋都盖在半山腰。儿时的记忆总是那么清晰难忘,上学、放学都可以翻山而过,路上可以采摘鲜艳欲滴的映山红,酸酸甜甜的野果,那可是纯天然的,最重要的是自己亲手摘的。虽然没有如今娱乐项目多,但是贴近大自然的我们依然感觉很快乐。
厂里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对单调,电影倒是经常放,每个月都有几部电影播放。影院虽然是露天的灯光球场,但有电影的那晚也是一天当中最兴奋的时刻。没有电影的日子,灯光球场也会有紧张激烈的蓝球比赛,有本厂内部的,也有与其他三线厂之间的友谊赛。总之,灯光球场是职工业余生活的一个平台,也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
直到高考后,我才走出大山,到省城读书。然而,毕业后的我仍然选择回到了江北厂这个大家庭,这个生我养我,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在厂里做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为名符其实的军工二代。
久居深山,改革的大潮来得比都市似乎缓慢些。1986年,地方军工企业为了寻求发展,开始筹划由山区迁往城市,江北厂也不例外。1993年,时值企业新址筹建工作接近尾声,开始搬迁设备进驻城市。之后的那几年,我频繁地往返于老厂和新厂之间,亲身经历了清理库房、搬迁机器、安装、调试设备,装修新家,搬家等企业及家庭搬迁的全过程。多条产品生产线和火工区的重新布置,几百户职工的搬迁、安置,这是多么巨大的工程啊!而我们的企业,居然用的全部是自己多年积攒下的家底,没有向国家等、靠、要,也没有依赖银行的贷款,凭的是企业的自立自强,凭的是职工对企业的忠诚与信赖,凭的是企业与职工的同心同德,万众一心。然而,“搬家三年穷”,我们企业的担子越来越重了,以至于接近搬迁尾声时,连发工资都困难了。
1998年,企业改制已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于是,开始了减员增效,实行职工内退政策,我父母也是在那个时期退下来的。国企改革,任重道远,举步维艰,这不仅仅是我们一家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整个安徽地区军工企业,乃至全国大中型企业大都如此。虽然期间也有过重重困难,起起落落,坎坷难行,但是,改革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歇。而我,也一直坚守在企业大家庭中,接受着她的培养与呵护,传承军工人坚韧不屈的品质,体验改革带来的巨变,同时也深深地感受着她初试改革的阵痛。从初出校门无忧无虑的小姑娘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从不谙世事、只知道从书本中找答案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扎根基层,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乘着改革的春风,沐浴着优惠政策的阳光雨露,2006年末,企业分离破产,脱胎换骨,成立新的股份制企业—安徽方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职工也进行了身份置换。在集团公司领导下,体制的改革,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引进,使我们的企业渐渐地有了复苏和发展的活力。面对军工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极力推进研发进程。2012~2014年,三种新产品陆续研制成功,并定型生产,使公司效益大幅提高,职工收入大幅增加。
思路决定出路,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创新研发机制,跳出发展常规,内引外联,研制项目多点开花,后劲十足。企业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员工精气神倍儿高。2018年8月,军工集团旗下长城军工的成功上市,使得集团公司一跃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为集团公司的后续发展铺就一条宽阔明朗的道路。
五十多年,我们的企业从无到有,就象一个孩子,从蹒跚学步,到青春勃发,在茫然探索中走到今天的正值壮年,其间经历了多少风雨坎坷,起起落落。在这里,两代军工人曾挥洒了多少汗水和泪水,倾注了多少青春和热血,又播下多少希望和愿景。
不见风雨,焉得彩虹!如今,我们的企业历经了大半个世纪,正在步入良性发展期,向着辉煌前进,而身为主管工程师的我,也早已过了不惑之年,很快也要离开我和我的父辈们为之付出半生的大家庭。两代军工人的付出于此,我有什么理由不爱惜她,不依恋她?此时的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希望我们的企业在深化改革的大潮中能够脱颖而出,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以稳健的步伐向繁荣迈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能够肩负起报效国防、奉献社会的责任,昂首阔步、意气风发,以永不言弃的精神向百年企业迈进!(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