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兴企 勇当军工产业创新先锋

浏览:0次 | 发布时间:2023-07-27 

随着国防需求牵引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也正逐步从武器系统跟踪仿制向自主创新方向转变。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当前需求和长远发展,不断加快产品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军工科技事业取得明显成效,自主研制的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为我国地方军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8年,集团公司控股企业长城军工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全国首家以军品弹药武器装备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掀开了集团公司跨越发展的新篇章。方圆机电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重要一员,是历经国防科工局三次能力调整后保留的地方军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也是我国单兵系列武器研制生产的重点企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当前,军工科技正加快向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深度融合创新的态势发展,为军工国企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开辟了新的路径,同时也对企业的创新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公司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正稳步推进。

一、坚持“四个面向”,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和市场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从公司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布局战略科技力量,配置创新资源,强化跨部门、跨企业整合力量和资源,以重大国防科技任务、关键重大竞标项目、外贸市场重大需求牵引为依托,强化项目、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一体化配置。

二、在创新突破、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产业协同等方面“先行先试”

军工国企担负着“强军首责”,既要保证武器装备的合规生产、任务保障,又要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工作与生产保障任务从性质和本质上比较有一定差异。前者强调研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合规性、关联性,后者注重创新性、探索性和自由性。“打破成规,先行先试”。持续深化科技机制改革,深入研究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与企业现行制度冲突的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创新体制机制突破。

三、以“信任”为前提,构建科技创新的新管理模式

遵循科技创新规律,针对科技创新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特点,推进去行政化的技术管理模式,采用“揭榜挂帅”“军令状”“里程碑式考核”等方式,遴选出科技创新的负责人并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性,由项目负责人根据任务分工抽选成员,打破部门壁垒组建矩阵式团队,重点赋予负责人资源配置权、技术路线选择权、考核权等,构建“重结果、重建设、重规则”的创新系统管理运行模式。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推动科技成果评价的社会化、市场化和规范化。对属于国防科技领域前沿探索任务,适应长周期、原创性、颠覆性特征,在竞争择优前提下鼓励探索、宽容失败。

四、注重“内部”需求,形成创新主体与业务部门有机协同

需求牵引是军工企业发展理念之一。需求一方面来自“外部”即军方的军事和外贸需求,另外一方面来自“内部”既军工企业内的体系发展需求。相比外部需求,内部需求的往往是牵引并带动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输入,研发部门、市场部门都是竞争的直接参与者,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敏感度更高。应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主体与市场部门、业务部门之间的创新系统体制机制,构建以产品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研相结合的内部创新协调同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主体能够研发本领域所需的共性技术、基础技术等共享给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和市场部门能够将外部用户需求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反馈到创新实体,形成互动良好的创新生态运行模式。

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创新突破

发挥上市平台的支持作用,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 构建“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充分利用资本的力量,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弹药培育方面的投资强度、加大对突出贡献人员的激励力度,突破“卡脖子”瓶颈。

创新重在“创”、贵在“新”、意于“用”!在集团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公司在布局重大创新方面,通过高起点建设火工新区、智能加工和检测中心,高标准建设制导信息化武器装备生产线和高层级规划重大科研项目及设施等措施,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取得新突破。其中,火工新区建设已纳入集团战略布局,下一步,我们需努力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上作出先行示范,在各方集聚更强合力下,为企业积极探索新发展格局,勇当集团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奋进新时代、扬帆新征程,作为一名军工企业的科研人员,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要实干担当,追求卓越,强化自身核心能力,为公司在精确化、智能化、信息化等高新武器装备研制的创新发展、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化军工企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科技党支部 陈兴)